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时常让父母感到“头疼”。许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那么,孩子叛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吗?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和叛逆期孩子相处?
叛逆现象在孩子成长中
是普遍存在的吗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反抗期:
第一个反抗期在2-4岁,主要指向身体方面的反抗,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引发,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中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占32.6%,偶尔存在叛逆心理的达89.4%。由此可见,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数孩子成长的规律性反应,尽管让父母们烦恼甚至愤怒,却自有其合理性。
因此,父母不用太焦虑,更不宜与叛逆的孩子针尖对麦芒。只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从容应对。
了解孩子叛逆的4种类型
这些相处建议给家长
01
溺爱型逆反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会无原则地迁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了什么,别人都会顺从,从而变得自私、蛮横。当孩子的错误越来越严重,父母想管教时,孩子已经养成不良习惯,自然会出现不服管和与父母对抗的状况。
▍建议
首先,对孩子要关爱,但不能溺爱,父母不可以无限制地纵容孩子。其次,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让孩子学会珍惜和尊重。最后,学会对孩子说“不”,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地拒绝并说明原因。
0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学习上的困难,父母、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摩擦,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到难过,甚至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和开导,孩子就容易恐慌,或者敌视周围的一切,也容易和父母发生争执。
▍建议
03
压抑型逆反
许多父母怕孩子反抗,最常对孩子说的就是“听话”,可是,太听话的儿童,往往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有些孩子从不违抗父母的意愿,但是不反抗,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他们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里。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越来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顾一切地反抗父母,从而产生激烈的冲突。
▍建议
首先,选择是孩子的权利。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要和孩子商量,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其次,父母应给孩子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要经常和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肯定孩子的努力。最后,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
04
叛逆型逆反
▍建议
当孩子逆反时,父母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可以放低姿态,让孩子情绪冷静下来。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主动认识到事情的对与错。只要父母积极引导,一定能帮助孩子安全地度过叛逆期。
展开全部
女儿多大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女儿该怎么办
青春期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话题,许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都会变得很焦虑、困惑、敏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尊重,善于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会很叛逆。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儿子,不妨你这样来做。
将愤怒之情表达出来。许多父母认为愤怒是不好的,对孩子表达愤怒更是一种罪恶,然而,刻意地压制愤怒,并不会消除愤怒,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并且以更大的杀伤力猛烈地攻击那个我们视若生命的孩子。其实,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我们必须接纳与认可这种情绪,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或者羞愧,我们需要学会转移与疏导的方法。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父母不必要表现得过度容忍,当我们被击怒时,如果仍然压制着怒火,表现得很友好,孩子就会轻蔑地嘲笑,他们会洞悉我们的虚伪,这是不够友好,也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的。父母只要做到不针对孩子,不攻击、侮辱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是坦诚地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愤怒就会随之消失,孩子也会从中受益,学会如何表达情绪,并且感受到父母的爱与脆弱。
学会尊重孩子。孩子都有渴望独立的愿望,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父母要接纳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给予孩子足够宽松的成长空间,学会适时放手与恰当地表达愤怒,孩子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所以,当孩子气急败坏、乱发脾气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们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他。
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孩子长大了,就不能像管理和教育小孩那样去对待他们,如果父母总是老一套,老调重弹或频繁的提出某种要求,那么在教育子女上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引起冲突:父母的过分照顾或反复说教,命令,斥责使孩子感到是对他的不尊重,不信任,因而表现出对立情绪和抗拒行为.孩子的反抗又引起父母的愤怒和不满,从而进一步去斥责孩子,而斥责越烈反抗就越烈,这样循环下去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造成关系紧张.二是对家长敬而远之,有的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孩子无法反抗,就采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敬而远之的方法,或另找知心朋友.使父母与孩子感情交流很差.三是屈从于父母的压力,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压抑了孩子独立性的发挥,孩子可能成为庸才,没有发展前途.
所以父母要随着孩子独立意向的增长变化改善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第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a、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不管这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看来多么的可笑和不现实,都一定要很耐心和很认真听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b、不要随意指责和草率的对孩子的观点给以否认和评论
c、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积极反应,让孩子充分的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
第二、批评孩子时切莫伤害孩子自尊心:
a、分清场合和措辞:切莫当着孩子在孩子的朋友老师面前言辞激烈的批评孩子,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怎么什么都不如某某呢?”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b、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时不要用你怎么从来……你怎么总是……等言语,要针对这件事,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
c、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激烈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第三、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家长干涉过问孩子的行为,应当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如:妈妈能理解你,但你这样,妈妈真的很担心.相信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会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先询问原因,并说明自己心里着急,担心,希望孩子站在家长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
第四、进行性生理教育:进入青春期后,少年的性机能开始发育成熟,但他们性心理发展尚不能与之相适应.有些孩子不习惯身体急速的发展和特征的急剧变化,害羞,腼腆,有的觉得自己发育的早或晚,和别人不一样,产生忧虑,苦闷或自卑,孤独等.所以父母最恰当的时间是在孩子出现第二性征的时候给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一般妈妈对女孩讲,爸爸对男孩讲为好.学校教育可能会涉及,但家长更应该配合学校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一定的方法,有选择性的针对性教育.
免费咨询热线:400-106-1586